吴承学:回到科举时代的历史现场
1905年9月2日,中国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:清政府颁布谕旨,宣布停止所有科举考试。这标志着自隋唐以来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的终结,也标志着新式学堂教育体系逐步确立。对于千百年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读书人,这不啻是晴天霹雳。对于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中
1905年9月2日,中国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:清政府颁布谕旨,宣布停止所有科举考试。这标志着自隋唐以来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的终结,也标志着新式学堂教育体系逐步确立。对于千百年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读书人,这不啻是晴天霹雳。对于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中
1905年9月2日,中国发生了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:清政府颁布谕旨,宣布停止所有科举考试。这标志着自隋唐以来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的终结,也标志着新式学堂教育体系逐步确立。对于千百年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读书人,这不啻是晴天霹雳。对于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中
研究历史,往往免不了悬想揣测,几千数百年前的那个人是怎么样的?他为什么会那样想?他何以有那些举动?他在人生的重要时刻是如何做出抉择的?他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而写出那样的作品?如果不能有一番涵泳体贴,是无法走进研究对象精神世界的,也很难深刻体会历史的真相。我们固
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学术演进历程中,有两个时间节点值得铭记:一个是2005年,另一个是2024年。2005年,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基于多年探索、思考与研究,和他的学生沙红兵博士合作发表《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》一文,展现了“中国古代文体学”学科呼之欲出的
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诗歌,这种现象与中国古代小说“文备众体”的源流有关,也与中国古代小说“诗稗共生”的特点有关。而研究相关的理论,早在古代即有“本事诗”“诗话”“诗笔”等诗歌层面的概念,然后发展到现当代,又出现了“诗文小说”“诗化小说”等小说层面的概念,以